翻开古代医书,对冬虫夏草的记载距今已有1300多年—— 古谈 冬虫夏草,藏语称为“牙儿札更布”。在现存最早的藏医药学经典名著——公元8世纪的《月王药诊》中,就有牙儿札更布的记载,称其能“治肺部疾病”。 随着藏汉文化的不断交流,药用冬虫夏草的经验也传入了中原地区,并被中医认可和应用。公元1757年,清代名医吴仪洛在《本草从新》中,首次用中医术语记载了冬虫夏草的性能功效,称它“甘平保肺,益肾止血,化痰,已劳嗽”。《药性考》一书说它能“秘精益气”。从此,冬虫夏草成为中医临床的常用药。 在中国传统医学看来,冬虫夏草是一种滋补强壮药,其味甘,性平,入肺经、肾经,具有益肺肾、止咳嗽、补虚损、益精气的功能,主要用于治肺肾两虚、精气不足、咳嗽、虚喘、劳嗽咯血、阳痿遗精、自汗盗汗(注:自汗指不论睡着还是清醒时,无端出汗;盗汗指睡着出汗,醒来汗止)、腰膝酸痛等症。又因其性平力缓,能平补阴阳,为中老年体衰、病后体弱、产后体虚者的药食调补佳品。 今论 现代研究发现,冬虫夏草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粗纤维、碳水化合物、多种维生素、虫草素、虫草酸、多种氨基酸及铁、磷、钙、锌、锰、硒等人体必需的元素。 药理试验证实,冬虫夏草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、增强身体素质、延缓衰老、增强耐缺氧能力、抗肾损伤、抗病原微生物、平喘祛痰、升高白细胞等作用。同时,虫草还有较好的镇静、镇痛作用,能够减轻肿瘤发作时的疼痛和化疗的不良反应。 |